“神操作”吸引眼球,容易“拔出蘿卜帶出泥”。此番“神操作”的另一個后果是,隨著“移出群聊”事件曝光,涉事主體的相關系列事件都將被置于更加嚴格的輿論“放大鏡”下審視。紅星新聞網發現,相關記者報道中有公園的保安稱,《規范》發布后,部分被拆除餐館是由于缺少規劃手續。如果這一說法屬實,這些高檔餐館的問題就不僅僅是“價格偏高”,而是違章建設。這或暴露監管失職問題,當地有關部門應當一查到底。并且,紅星新聞網還指出,在地方政府已經出臺《規范》的前提下,個別部門卻毫無動作,這或許也暴露“有人把違規操作當成了常態”。
政府部門工作人員的輿情素養有待提升。從上述媒體觀點可知,有關工作人員的回應一定程度上助推了輿論熱議。微信群等在線工作方式早已普遍,尤其在后疫情時代的線上工作趨勢下,更將成為“常態”。政府部門工作人員應當意識到,除了傳統的新聞發布會,線上工作群等多種新興工作場景中個人也代表單位形象,個人更應該對自己的言行負責。同時,其所在組織也應當對其工作人員加強培訓,提升其媒介與輿情素養。
構建立體監督的健康輿論生態。此次事件迅速點燃輿論場的原因一方面是公職人員未正視和重視媒體輿論監督的社會責任擔當,另一方面是對自身權力的濫用和避責的利己心理。如今,具有便捷性和交互性的網絡逐漸成為多元主體的利益與訴求表達場,無論是媒體還是普通公眾,主體意識都得到激發,立體監督的健康輿論生態有賴共同努力構筑。地方干部應學會并習慣傾聽來自社會不同群體的監督,吸納更多來自百姓的聲音,及時回應社會關切、重構社會信任。
(信息源自網絡)